123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新闻>>实验室新闻>>正文
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2020-05-11 11:24  

5月8日,Nature子刊,校定SCI-TOP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报道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刘中华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静宇教授课题组合作发表的题为Spider venom-derived peptide induces hyperalgesia in Nav1.7 knockout mice by activating Nav1.9 channels的研究论文。

疼痛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感受,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全球有将近20%的人常年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Nav1.7、Nav1.8和Nav1.9三个钠通道亚型在外周感觉神经纤维末端高表达,对于动作电位的启始和传导至关重要,可以调节感觉神经元的兴奋,调控外周疼痛。由于三个离子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揭示其机理对开发止痛药物有重要意义。刘中华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聚焦于疼痛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靶向钠通道的调制剂、镇痛药物先导分子的筛选和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刘中华教授课题组与刘静宇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疼痛遗传致病机理研究)进行合作,通过对工程实验室建立的多肽毒素实体库进行筛选,发现了一种对电压门控钠通道具有新型作用模式的蜘蛛毒素HpTx1,它可以在抑制Nav1.7、激活Nav1.9的同时不影响到Nav1.8。他们结合三个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动物模型和电生理实验发现HpTx1激活Nav1.9的同时可以恢复Nav1.7敲除小鼠的疼痛行为。该研究一方面为Nav1.7相关的先天性无痛症治疗提供了药物先导分子和新的策略,可能为Nav1.7功能缺失的先天性无痛症患者的痛觉恢复带来福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Nav1.7、Nav1.8和Nav1.9三个通道可以在动作电位的产生以及疼痛信号传导中相互重叠、互有补充,共同精细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其也为Nav1.9在疼痛感知中的重要角色提供了药理学证据,填补了Nav1.9在疼痛信号传导研究中的药理学研究空白。

据悉,青年教师周熙博士和华中科技大学马廷斌博士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中华教授和刘静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课题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张咸伟教授和我校梁宋平教授、陈敏芝老师等的大力支持。杨路遥、彭水姣、李璐璐、王周全、肖震、张庆凤、王梨、黄亚洲等研究生参与研究。

这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6210-y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站内搜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
邮编:410081   联系电话:0731-88861304   邮箱:chenmz@hunnu.edu.cn